通往奴役之路(一)

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,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化。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财富本身,而是生产资料的所属。如果国家掌握了所有生产资料,我们就称其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:大家人人生而平等,向国家提供相同的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”就可以换取自身、也即私利的必要生活资源。

现代化中国显然还未达成这点,我们仍需要市场经济体制,靠市场来完成资源的一次分配,依赖最公平的教育与考核将人们分为三六九等,这样拥有更多生产力的人也就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。同时,由于生产资料的未全部国有化/集体化,持有生产资料的个体会获取除了资源以外的东西,即对分配的管理权。

何为爱情

浮木之恋:依赖非爱

听到一个比喻,爱情就像是,溺水的人忽然抓到了一只手,它是如此的强力,于泥潭之中将其解救。

但假如,一个人只有在最不好的时候才能想到你,才把你的作用体现,那和抽屉里过期的止疼药有什么区别呢?

和这种洪水中的「浮木」谈恋爱,那自己必然不是完整状态,或者说健康状态。

自己将是残血的,期待从另一个世界得到救赎。

或许,连救赎都算不上,仅是自己无法温暖自己,藉由他人的温暖获得满足。

自身并没有给予爱的能力,在这种关系中,爱情似乎变成了一种应急措施,而非生活中自然而然的陪伴与分享。

就像是夜空中偶尔闪烁的流星,虽令人一时惊艳,却无法成为长久照亮彼此的恒星。

这样的爱情,建立在需求与依赖的不对等之上,缺乏了相互扶持、共同成长的基础。

当一个人仅在最困顿、最无助时才转向你,仿佛你是他们生命中的备用选项,那么这份情感的纯粹与深度便值得质疑。

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

也没有人活该是另一个人的浮木,浮木也会沉。

但人,作为社会性动物需要陪伴,陪伴是一种「渴望」,这不是一种精神上满足的「想要」。

如同生灵对水的渴望一样,它是客观存在的,浮木当然也会有客观上的需要。

在这场恋爱中的TA,除了当对方的浮木,更像是在照顾一只宠物。

对于宠物的溺爱,虽然也是付出爱的一种,但宠物总是不对等的。

宠物的感激与需要往往源于TA自身的匮乏,而非对浮木本质的欣赏与爱慕。

你不能奢求宠物能完全听懂你的话;也不应该反过来,要求宠物关注你的生活起居。

甚至,想要宠物来满足你渴望得到的陪伴,毕竟,这也不是TA活该的。

通往幸福之路

那到底怎么样才算相爱呢?我认为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灵魂的彼此救赎。

说是苦难吧,或许言过其实,显得我们过得也太惨了。

但我们的日子确实布满了不易的足迹,然而,在这不易之中,我们学会了成为彼此的光。

在彼此的眼中寻找光亮,是那份“有你,真好”的坚定与温柔。

我们愿意倾听彼此心底的声音,即使那声音微弱得如同夜空中最遥远的星光。

我们愿意拥抱彼此的伤痕,因为那些伤痕背后藏着同样坚韧的生命力量。

祈祷岁月对我最大的庇护,就是让我在一份波澜不惊的爱里,走完此生此世。

所以,你做好准备了吗,我的爱人?我们将在未来的某一个午后,相知相识。

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夏,无论风和日丽、风雨交加,都能拥有手牵手前行的坚定。

愿意并肩站立,共享人生风雨与阳光,才是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。

人月神话的困境:项目经理的挑战与转变

线性思维的束缚与局限

很多“聪明人”的思维都是线性思维,拿到任务,分解成小项,逐个完成,一步一步的像是在做证明题:期待着攒够一个又一个的事实和推理,最后拼图一般将它们串起来,达成某项任务。逻辑层面上看起来无懈可击,仿佛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。

不可否认的是这套思维在应试方面屡试不爽,因为有一个天然的假设是存在的:“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,问题在设计上就是逻辑可解的”。但是习惯这套“逻辑“的人,在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时,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死胡同。

逻辑、事实关联的对立与统一

我将以上方法论称之为逻辑关联,与之相对的即是事实关联,生活中不乏遇到这种思维陷阱:

  • 白菜3块钱一斤,15块钱可以买五斤白菜
  • 你们工厂一个月可以生产3000个零件,那明天先给我10个吧
  • 这个项目比较急,上次排期的工时是一周,我再给你一倍的人,三天给我做出来

有时候其实很难意识到这样的思考模式存在的问题,这也是《人月神话》里屡次提到的困境,可能上面的例子不太直观,代入下现实生活:

  • 生一个孩子需要9个月,生一对双胞胎需要18个月
  • 生一个孩子需要9个月,9个妈妈是不是只要1个月?!

专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久了,就会慢慢开始只在乎逻辑关联,而忽略事实关联,就会开始期待一种“银弹”,说是缘木求鱼也不过如此。

初级项目经理常见的误区与反思

很多初级项目经理最常犯的错误就在这里,总是期待着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进度条,这样就可以直观的反馈当前进展,自己要做的也就不过是按照排期表往下催进度。

这种人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“你这个要多久才能做出来?”,行使着身为“管理者”的特权,却不承担应有的角色义务。

项目经理这个角色,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“你还需要哪些其他的帮助可以提升你的速度?”。优秀的项目经理知道,项目进度不是靠完成了多少来判断,而是靠如何拥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最大规模的试错。项目经理确保的应该是满足需求,成功交付。

然而现实中X-Y本末倒置的现象非常普遍,即为了完成某个目标,制定了一些KPI(关键绩效指标),最后完全忽视了原初的目标,而去追求后定的KPI。就像是前段时间北京环卫工人买新鲜白菜当厨余垃圾事件,政策目标是垃圾分类,管理者制定了每种垃圾必须的数量指标,然后只考察这个数量指标,下面执行的人就变了味,偏离初衷,最终酿成悲剧。

软件行业里人的特殊性

再者,项目经理在向上汇报进度的同时,也在享受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荣誉,以及成功后收割胜利果实。这使得执行层面的人本身就对这些只能汇报进度,却无法承担执行工作的人非常敌视。

况且在软件开发这个对人依赖非常大的领域,管理起来更需要一定的水平积累。项目经理每天跟人打交道,要知道人是有感情的,绝对不是你给他输入1+1,他就给你输出2。同一个功能点同一个人,由于其工作状态的差别,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,如果主动积极做,可能只要1天,消极怠工的做,就无法预期了。这在传统行业是无法想象的,因为只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规范来建房子,即使换一拨工人,也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建造出来,建出来的房子的质量也不会相差太远。要知道,再烂的挖土机也能挖出一个大坑。

结果导向与过程管理的平衡:避免悲剧的关键

执行时,对软件工程师来说,遇到问题,解决问题。但如果遇到的问题占用了比预期更多的时间,则是对自己能力和自信的打击。此时如果项目经理也不专业,硬推进度,工程师就会出现一些掩盖问题的行为。

我总觉得,负责技术攻坚的人也去追进度就很可惜。悲剧的根源是管理能力和技巧的不足,如果真的想做到结果导向,需要的是目标的制定和拆解,工作计划的精确评估和执行,真实有效的复盘,信息同步与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,这些都对领导者有很高的要求,如果能力不足以管理结果,那大家就只能来管理过程,最终陷入恶性循环。

参考

工程师想要做管理?先改变你的思考方式

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:为什么要当项目经理